今天是毛澤東誕辰121周年,近年來每臨這個日子,中國社會都會出現圍繞這位新中國開國領袖功過是非的激烈爭論,今年大概不會例外。
  關於評價毛澤東,國家早有正式態度和結論,但這沒能影響民間各種議論的活躍。或許是毛澤東的歷史角色太宏大了,要中國全社會都看清它,並且清楚得幾乎讓爭議沒有存在的餘地,還需要我們離他的這個角色更遠些,觀察它的視距更長些。
  今天的現實政治還同毛澤東時代有著千絲萬縷聯繫,一個人在輿論場上激烈批毛不僅是“史學”,也有可能是對當下不滿情緒的一種宣泄,甚至同時是某些人的政治宣示和站隊態度。史學之爭通常已很刺激,以史說今就更容易讓一些人感覺很來勁。
  毛澤東不僅是新中國的締造者,還是中共的締造者之一。雖然毛澤東思想是中共集體智慧的結晶,但毛還是很容易被當作是中共和新中國早期的化身,並且被看成中國今天國家成就和問題的源頭。毛澤東的聲譽無論對他的支持者或反對者來說,都事關重大。
  評價毛澤東,價值觀的區分是第一個決定性因素。那些對中國從民主革命直到今天的國家道路選擇有認同、承認國家這幾十年巨大進步的人,與那些對這一切持完全否定態度的人,是無法對毛的評價開展有價值爭論的。他們之間關於毛的爭論幾乎只能是彼此激烈意識形態鬥爭的一部分。
  毛澤東是歷史人物,他在一個極其複雜的國家裡領導了革命,開創了歷史的新進程,他的價值既包括在世時的作為,也包括身後的遺產。一方面,評價他一定要把他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,不能以今天對待政治人物的標準來苛求他。另一方面,毛的評價體系是開放的,今天的中國什麼樣,未來的中國什麼樣,都會影響世人對他的認識。毛澤東不是一個可以蓋棺論定的“普通偉人”。
  對毛澤東的評價逐漸一致下來,將是中國社會逐漸增強凝聚力並且成熟起來的過程。毛澤東太鮮明,功過容易識別,其意義有做各種引申的空間,以他為焦點搞爭論、開展鬥爭都最容易,有利於抓公眾眼球,製造轟動。
  互聯網成為大眾輿論平臺以來,圍繞毛澤東出現的野史以及謠言最廣泛,各種“歷史新解”多如牛毛。從抹黑他的私德,到妖魔化他對國家的領導哲學,可謂無所不用其極。在一個政治法統保持延續的國家裡,開國領袖遭到如此嚴重的攻擊,這一現象值得深思。
  毛澤東為他信仰的事業貢獻了一生,他本人作為領袖樹了敵,他領導的國家也因打破世界東方的秩序在一路上招來了忌恨。只有中國的復興在中共領導下最終圓滿實現,對他的歷史評價或許才能夠徹底落地。
  中國曾是很落後的國家,又選擇了一條與強大的西方世界政法差異明顯的發展道路,這份艱難需要很堅強的領袖和集體意志來承擔。中國的事業已歷經幾代人,不斷向好,直到今天迎來新的高峰,實屬難能可貴。今天的年輕人已經完全沒有經歷過毛時代,但毛的粉絲在增多,對貶毛進行抵制的社會力量在擴大,這大概也是國家政治根基愈加牢固的一種表現。▲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60ratrw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